作者:齊魯

undefined

首先從大自然的天道開始講。


從夏至開始,太陽往南走,大部分地區每天接受太陽的熱量就減少,太陽轉走,天空中的熱就減少,氣壓就開始降低,所以夏季都是悶熱的,這個悶也就是天空中氣壓往下壓的過程,空氣中的熱此時熱到極點,上面壓,只好往下走,往地下鑽,也就是“潛伏地下”,故稱之為“伏天”,一直到規規矩矩的潛入地下,暑熱歸入地下,故稱“處暑”(處,歸的意思)。

 

一直到立秋,氣壓收縮更大,往下壓的更大,就開始出現秋雨,早晨開始降露水(白天其實也有露水,只是白天此時還有太陽,太陽一照,就揮發了,看不到了),然後這時候到了地上地下熱量平衡的階段,平分秋色,也就是“秋分”,秋分後,地下熱多,地上熱少,但是地上的熱很多,所以還要降,就是寒露、再降就是水結成小冰,就是霜降了,再往後就是進入立冬了,立冬後還是要降,就是小雪,再降就是大雪,再冷就是冬至了。

 

這時候太陽開始從南往北走,太空中大氣回暖,氣壓開始解禁,但是太陽此時還比較弱,所以空氣中還是很冷的,畢竟剛把大氣中所有的熱量都收進來,所以人會感覺到小寒,然後就是大寒,但是終於到了立春,地面開始解凍了,熱氣開始往上走出了,熱出來,但是空氣還是比較涼的,所以熱遇到冷就是雨水了,這時候太陽繼續南移,空氣中的寒氣也驅散差不多了,就一聲驚雷,宣告太陽回來了,大家該起床活動了,故驚蟄,然後天下就進入“平分春色”的階段了,也就是春分。

 

春分一過,地上的熱增多,地下的熱減少(比地上的熱少了),地上陽熱增多,空氣揮發散開,一片光明,故曰清明,清明之後,熱氣往上走,但是這時候畢竟還不是太陽最強盛的時候,所以熱遇到大氣中的冷,就會成雨,故名穀雨,然後來到立夏,立夏后,大氣中陽氣就開始充足了,故名“小滿” (陽熱開始滿了),小滿後植物長的快了,小麥大米的種子長飽了,麥芒成熟了,故叫“芒種”,然後太陽來到置高點,就是“夏至”了,立夏后,太陽雖然放射的熱量最多,但是地面上的熱還沒有完全升出來,所以從溫度上講,只能是小暑,然後才是大熱,即大暑,太陽這時走的很遠,就是立秋了,進入伏天……

 

所以能量低的人,最怕夏至到立秋這一段時間,是為什麼呢?因為身上的能量都被太陽給拿走了,拿的都快一毛不剩,如果這時候立秋遲遲不來,身上的餘糧不多,可能很快就一命嗚呼......所以這段時間中暑、猝死的很多,大家一定要小心哦! 進入立秋,熱能下潛,你身體裡開始蓄能了,這時候一般就不怕了,不過小心冬至前後,如果潛進去了,卻升不上來了,或者冬天被你揮霍了,沒東西升了,還是會很容易有意外。人啊,活著真不容易,但是也很簡單,就是跟著太陽混,還能混個天命。

 

因此,平時耗陽氣太過,體內陽氣微乎其微,夏天一熱(尤其夏至後),陽氣往外發的更厲害,有可能陽氣就拔地而起(斷根了),人就沒有了。如果喝點冷飲,吹著空調,那斷根可能更快……尤其還繼續熬夜、過度吹空調、吃冷飲、跑步或大運動量,機率更高。於是產生猝死……這些和有無心臟疾病毫無關係,就是身體透支了,大熱天很容易就被“收走”了……

arrow
arrow

    艾草美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