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田原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田 原:中醫有句話叫“春夏養陽”,如果說您和盧火神治病的時候都是從陽論治,那可不可以理解為,在春夏兩個季節把陽氣“養”足了,很多病就不會發生了?

 

 

李 可:《內經》裡面有“春夏養陽”這麼個提法,這個春夏養陽的養生方法,對於避免很多的疾病有效。這是古代幾千年實踐得出來的一個非常正確的結論。

 

 

我們中醫講究治未病,治未病並不是說治那個沒有病的人,而是在疾病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就遏制它。

 

 

因為人是自然界大氣所生萬物的其中一種,人的身體和自然界是同步的。自然界的規律是春溫夏熱,秋涼冬寒,所有的動、植物都要遵循這個規律。

 

 

那麼冬天,積蓄了大量的能量以後,到來年開春,陽氣慢慢昇華,這個時候冬天的動物也醒來了,一些植物開始慢慢生長,萌芽、發育,這是一個階段。然後到了夏天,陽氣又進一步生發。所以春天和夏天,耗費的陽氣最多。人的生命,以及動、植物的生命,也是依據這樣一種情況生長、發展,也要消耗很多陽氣,所以在這個時候特別要強調養陽了,要不斷地補充、保護陽氣,就是因為陽氣消耗特別大,你不要再傷害它。其實陽氣這個東西,不僅是春夏要養陽,一年四季任何時候你都不要傷害它。

 

 

陰陽平衡是由陽氣主導

 

 

田 原:我感覺您特別強調陽氣的作用,但是一般人都認為,一個健康的人,陰陽要平衡。

 

 

李 可:這個觀念不完全對。為什麼呢?從《內經》開始,從《易經》開始,就特別強調:人的陽氣乃是生命的根基。

 

 

陰這個東西,陰是包括你人體的所有器官,你所吃進去的食物,各種營養成份,這些東西是屬於陰的。那個陽氣是居於統帥地位的,是一個主導。所以陰的東西,都是在陽的統率下,絕對不是半斤八兩,平起平坐,陰陽平和。這個陰陽平和是指這個陽氣主導下的陰陽平和。

 

 

《內經》有幾句話,一個是“陰平陽密,精神乃固”,還有一句“凡陰陽之要,陽密乃固”。陰氣和陽氣的重要性在哪呢?陽祕,當你的陽氣處在一個固祕(飽滿)的狀態下的時候,才能達到陰平陽密。另外《內經》有許多重要觀點,比如說“陽氣者若天與日,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”,折壽就是短命啊。易經也講:大哉乾元,萬物資始!通俗講:有了太陽才有了生命,陽氣就是人身的太陽……

 

 

田 原: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。

arrow
arrow

    艾草美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