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hoa-hoc-da-chung-minh-dien-thoai-co-the-gay-nghien-chang-khac-gi-ma-tuy-thumb.jpg

 

作者:曾培杰、陳創濤

 

中國人現在都習慣於邊吃飯邊看電視,甚至在飯桌上高談闊論,他們以為這是很平常的事,並且說很多問題都可以在飯桌上解決。


其實,健康的問題,很多也是在飯桌上產生的。當然也可以從飯桌解決,就是要反其道而行,把吃飯說話看電視的誤區打破,養成食不言、食不視的習慣。

 

廣州有個開車的司機,他經常到外面出貨,每天要接很多電話,經常邊吃飯邊打電話,甚至一邊吃飯,一邊跟朋友聊天。

有一次他覺得脅肋有些脹痛,便到醫院檢查,醫生問他平時是不是容易反酸打,胃部一吃多一點就脹。他點了點頭,醫院檢查的結果是膽汁反流性胃炎,伴膽囊壁毛糙。

 

他不想吃西藥,想讓老師給他開中藥,他說他從小到大很少吃西藥,一吃西藥胃就不舒服,想先用中藥調調。我們就給他開溫膽湯原方,溫膽湯不僅是降膽的,它更能夠降胃腸,不管是膽汁反流性胃炎,還是膽汁反流性食道炎,不管是反酸打還是胃脹,只要胃脈關部鬱滯,上逆不降,這溫膽湯下去都管用。

病人吃完三劑藥,脅肋不脹,也不反酸打了,認為這中藥太神奇了。

 

胃炎的三點建議

 

可一個月後,他又火大地來反映說,老毛病又犯了,該怎麼辦?

 

農村有句俗話叫做,翻病沒翻藥。意思是你老毛病再犯後,用同樣的藥,效果就沒那麼好。 這時我們就跟他說,一次兩次犯病用藥可以調,但是平時老愛犯的慢性疾病,大都跟平時的生活習性分不開。

 

你要記住幾點,你身體就會好得徹底些,他問是哪幾點呢?

 

我們跟他說,一個是食不言,第二個是食不視,第三個是食不過飽,好吃不多吃。

 

他猶豫了一下說,這三個都是我最不容易做到的。

 

我們跟他說,你的膽汁反流性胃炎,就是生活細節沒有注意好犯的。你這些最不容易做到的,你把它改過來後,身體就容易恢復得快。

 

一個身處病苦之中的人,只要逆改劣習,就是在瓦解病因。

 

他聽完後,採納了我們的建議,吃飯的時候少說話,晚上吃飯時也不開電視、不開電腦,盡量吃到七分飽。

 

一個星期後,他又打電話來說,這幾招真靈,我沒吃藥,也沒有再犯過病,我要把這方法告訴其他朋友。現在我家裡都養成這習慣了,以前吃飯時間一定是邊吃飯邊看新聞的,而且還要全家人在那裡討論一天的事,現在都通通放在吃飯後再講。這樣我們都覺得胃很舒服。 這又是一個沒有通過服藥卻利用調整飲食習慣而讓身體健康的案例。其實這種良好的飲食習慣,並不是我們創造的,早在中國古代,就認為吃飯時說話是不健康的,所以孔子主張「食不言,寢不語」。

 

吃飯說話、看電視與上越脈

 

為什麼食不言對身體健康有那麼多的好處呢?原來你吃飯時安心吃飯,沒有說話,這時食物就會因為你的專心致志,細嚼慢嚥,順暢地降到胃腸去,徹底消化吸收。

 

但是如果你吃飯時,一邊往嘴裡塞東西,一邊說話、看電視,胃腸消化道原本需要保持充血狀態,要調動大量的氣血,去分解消化吸收食物,但你一說話,一看電視,就通過嘴巴跟眼睛來同胃腸道搶氣血,這樣使得本來該流向胃腸道的氣血,更多地流向了眼睛,流向了腦袋,流向了嘴巴。氣血就形成一個上越上調的勢,在人體脈象上就表現為上越脈。

 

上越脈的意義就是胃腸消化道降不下來,久而久之,食物擱在胃里,不能很好地通降,胃就開始不和了。因為胃以降為和,你不讓它順降下來,它就不舒服。就開始脹痛,反酸,氣,進一步就變為淺表性胃炎,糜爛性胃炎,甚至嚴重的會變成胃癌。

 

越忽視飲食上的誤區,越不去糾正,這疾病發展的趨勢就越難以扭轉。我們發現,那些能夠治好自己病的人,大都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改劣習,糾正各種養生誤區的。

arrow
arrow

    艾草美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