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  原:這次發熱的體會真好,治療正確,沒有任何後遺症,就是感覺身體下了一場透雨般,第二天早上起來就晴空萬里了。現在回想一下,以往的幾次發熱都想著發汗,可能也治錯了。


陳勝徵:人體發熱就有這種情況,被動發熱。


您呢,本來緊張地工作了一上午,思慮傷脾,況且又去拔罐,脾胃氣血更加不足。吃進肚子裡的東西還沒來得及消化,成了多餘的東西,它們都堆在了胃腸裡,停滯、聚集的時間過長,就會變質發熱。打個比方,這些東西就好像一堆被水打溼的乾草堆,太陽一晒,裡邊烘烘地產生著熱量,可是這熱氣被裹在了裡邊,出也出不來。這些像打溼的稻草一樣被裹著的伏溼所產生的水汽,就是蘊在肚子裡的“溼”。


理解了溼,再來體會一下“伏”的感覺。中醫裡有一個詞形容這種被動發熱十分形象,“身熱不揚”。什麼意思?身體感覺在發熱,可是手指輕輕觸控這些地方的皮膚,卻不怎麼摸得著熱的感覺。手再放一會兒,才感覺一股熱氣從皮膚的深處透出來,這股熱埋得很深,不容易往外發散,這就是“伏”的感覺。


田  原:和潛伏的意思差不多。


陳勝徵:身體裡多餘的東西,除了這層包裹的溼,還有那堆“稻草”。我們身體裡的“稻草”是什麼?就是我們體內沒消化的營養,它們沒排出去,積在了下邊,反而成了一種毒,不斷產生著熱量。


之所以被動產熱,必須具備兩個條件:一是伏溼,二是多餘的營養,也就是我們體內的濁毒,這也是導致我們身體出現各種各樣的慢性病、多發病的元凶,打個比方,假性高血壓、糖尿病等等,多與它倆相關。


田  原:我體會這個被動發熱,它有個特點,就不是火辣辣的高燒,也不怕冷,是“悶燒”鍋的感覺,像北京炸醬麵裡面的小五花肉,就是小火咕嘟燉出來的。可我倒沒在意身體或臉上不同的部位存在著溫差。


陳勝徵:一定會有溫差的,只是每個人不同。打個比方,有的人發熱的時候,額頭髮熱,可是耳朵前下方腮的位置,和嘴脣下邊頦的位置卻發冷。有的人四肢皮膚冷,掌心卻發熱,或者頭面熱,下肢卻很冷。


為什麼身體的不同部位會同時出現發熱、發寒並存的現象?


答案是:發熱是因為伏溼的關係,有寒卻是濁毒在作怪。


伏溼堵在了下焦,壓制了正氣,久蘊則生內熱,那麼,臉上和身上一些與下焦腎和膀胱對應的位置就會出現寒涼感。這些對應的位置有哪些?我們前邊說過,耳朵前下方的腮,嘴脣下邊的凹陷,也就是頦的位置,以及人體的下半身,都和體內的下焦相對應。


濁毒呢?下邊堵住了,濁毒排不出去,伏溼在下邊產生的熱氣帶著濁毒一起逆衝到了上焦心肺的位置,那裡的交通開始變得壅滯,濁氣與心肺的正氣碰撞得更加劇烈,所以,臉上、身上與心肺相應的一些地方,像我們的額頭、手的掌心等地方就開始發熱。濁陰不降則清陽不舉,下邊的溼不排除,下焦功能受挫,又可以表現為兩腮偏冷。


如果濁毒繼續逆衝,衝到了頭的位置,這個時候,整個頭都發熱了起來。


田  原:回到您的溫差理論原點,區域性溫度之所以有不同和變化,其實還是人體內對應的部位伏溼在作怪。


陳勝徵:對。這裡用詞有兩個,一個叫“伏溼”,一個叫“蘊火”。伏溼產生了蘊火。這個蘊火,其實是一種低熱,但卻是內熱的主要源頭。大多數人發熱是源於伏溼蘊火產生的熱,真正陰虛內熱的很少。人體是分陰陽的,陰的部分虛了,陰陽就失調了,陽就會偏亢盛,面色紅赤,油光過剩。現在這樣的病人反而不多見。


沒有油光,不紅赤而熱的,就一定是蘊火。這個蘊,是包裹住的火,體內濁毒堆積了,就好像牛糞一樣烘烘地散發著熱量,這個火就像地底產生的火堆,腸胃裡堆積的濁毒,是它們產生火的源頭。該排的東西沒有排,被裹住了,埋伏著,該出的出不去,不能化解出去,就產熱。


田  原:這個伏溼蘊火的源頭就是濁毒。人體內消化不了的營養物質。


陳勝徵:對。


田  原:我們繼續聊,這個時候用發汗的方法就不正確了。


陳勝徵:這時候的熱是被動發熱,沒有外感邪氣,千萬不可以把它當作主動發熱,若再用一些能促使發汗的方法進行治療,那樣,身體裡的水分會進一步丟失,體內的水少了,肺系和咽喉就容易被濁氣烤焦,大便會閉阻不暢,不僅發熱反反覆覆,而且常常因氣逆誘發咽癢與咳嗽,這是傷了肺的津液。


田  原:還有一次體會,幾年前,家裡來了遠方親屬,連吃了幾頓大餐,特別是吃過烤鴨後,晚上出現高燒。本身她有便祕史,正趕上北京禽流感,她不敢去醫院,我就用了發汗的方法,艱難退燒後,她出現了咽喉燒灼般的咳嗽(當時是冬天,她又睡了電熱毯)。這個事情讓我思考了很久。以至對於感冒的識別再不敢大意。


陳勝徵:就是傷了肺的津液。如果這時候再吃一些甜滯的食物,這些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很難被消化,不能成為身體里正義的警察,反而會成了人體的濁毒,給火添了一把“乾柴”,火會越燒越旺。想象一下,如果給火裡投了一些寒涼的藥物或水果,火是不是就滅了?不是!脆弱的脾胃很難消化這些東西,反而變成了體內的溼,使下焦的伏溼更加嚴重。


溼越來越重,火越燒越旺,扁桃體開始腫大,咳嗽開始加重,鼻炎、頭暈變成了頭痛……病情進一步惡化會怎樣?身體一陣陣高熱,手腳開始抽搐,此時如果繼續大量輸液,可導致肺裡出現積水,甚至腦裡也會產生積液。水壓迫著大腦,此時如果在額頭塗抹酒精或敷上冰塊降溫,則可使腦積液轉化為病毒性腦膜炎或腦腫瘤。


田  原:應該牢記:被動發熱不能發汗、不能冷敷。正確的方法應該是醒脾化濁、通調二便。


陳勝徵:對。醒脾化濁,就是要加強脾胃的消化能力,脾胃的消化力強了,食物中的營養不再變得多餘,體內的濁毒不容易生成。此時該使用啟脾丸,保和丸之類。或者急通二便,通調二便。


一是通大便,它是身體排出濁毒的主要通道。二是利小便,它是身體排水、排溼的重要通道。如果大小便都好了,身體裡邊的伏溼與濁毒沒有了,被動發熱也就不復存在了,這才是治療被動發熱惟一正確的辦法。


切記一點,主動發熱與被動發熱是身體的兩種不同的發熱方式,不可把主動當成了被動,也不能把被動當成了主動,因為它們的治療方法截然相反,治反了後果不堪設想。


有時,主動發熱與被動發熱會同時出現在一個人的身上,打個比方,陣熱惡寒的人,一陣陣地發熱,同時又怕風怕冷,這個陣熱,就具有主動發熱與被動發熱的雙重性質。陣熱,其根源在於腸滯伏溼,這是內因,人之所以會惡寒,是因為體內的正氣和外來的邪氣在鬥爭發熱的過程之中,正氣消耗得厲害,毛孔的開合失常,具有主動發熱的性質。對於陣熱惡寒的人,也不可以亂用發汗散熱的方法,那樣會耗氣傷陰,而應該益氣固表,幫助體內的正氣恢復毛孔的開合能力,同時化排體內的濁毒。中成藥可以選擇防風通聖散、大黃蘇打片、藿香正氣水等祛溼通下類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艾草美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