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董洪濤

 

Vertigo12.jpg


病邪不同,病人的體質不同,病情輕重不同,治療手段不同,因此即使是同樣的疾病,其痊癒的過程也可能是不同的。特別是大病、重病、危病,病情恢復的過程一般不會是一帆風順的。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反應,甚至於看上去好像是病情加重了。此時病人如何理解病情變化,醫生如何堅持治療的思路,這兩點就顯得十分重要了。 

 

這裡我隨便舉三個常見的排邪反應——出疹,頭痛與鼻出血作為例子,談談應該如何看待排邪反應。實際臨床上所見到的排邪反應非常複雜多變,而且有時甚至於驚心動魄,這既可以考驗病人對醫生的信心,也能考驗醫生自己的醫學定見。一不小心,或者病人對產生的反應不滿而放棄治療,或者醫生懷疑治療的思路而改弦易轍,如此以致於功虧一簣的,臨床上比比皆是。 

 

身上出紅疹子。特別是針灸或者服中藥之後,體內的陽氣得到補充,開始排邪外出。這裡往往會出現身體局部或者全身的紅疹,甚至於奇癢難忍。這種疹子與一般的病邪引起的疹子不同。因為它不是由於接觸刺激物,或者吃了易過敏的東西而引起的。這往往是得到正確的治療後才出現的正常反應,這不是病情加重了,相反是病邪正在排出,是祛邪反應。 

 

此時千萬不可見疹治疹,用涼瀉清宮諸法,因為這樣就會把好不容易排出的邪氣又壓進去了。最好的方法是繼續吃原來的中藥,或者繼續針灸。必要的話,也可以另服藥方。一般我喜歡用桂枝湯加三七,效果十分明顯。三天左右,疹子即可慢慢地退去。 

 

以後繼續治療,病人還可能會再出一批疹子。如果病情比較重,可能會出好幾批紅疹,但伴隨著疹子的出來,疾病必然會越來越清,病人也將感覺越來越輕鬆。 

 

頭痛或者鼻出血,也常常在服補陽劑或者針灸時會出現。這是陽氣上充,通開鼻竅或者頭竅的反應。此時陽氣上溢,逼陰邪向外逃逸。這時就可能會出現明顯的頭痛,甚至於痛如錘擊,如裂開,如椎刺等等,總之是痛不可忍。還有一種可能是以前就有頭痛,但慢慢地消失了。病人也以為是頭痛病痊癒了。其實是因為錯誤的治療導致邪氣充盛了,壓住了正氣,正氣產生不了抵抗了。頭雖然不痛了,但病根還在。而且,病人一定會伴有精神不振、頭時暈重、聽力下降、或者耳鳴、眼神變差、腦中烘響,或者記憶力減退等症狀,這都是陰濁滯於頭竅的表現。陽氣充足後,祛邪於上,正邪交爭,則會產生抵抗反應,表現為頭痛。 

 

此時一般可以減少昇陽藥的用量,或者增加潛陽抑陰之品。我喜歡加生龍骨,生牡蠣以收斂浮陽,並重用川芎以通陽開竅,或者用細辛引陽氣從少陰外走太陽。此時不可以見頭痛而用川芎茶調散等香燥動血之劑,也不可濫用寒涼抑陽之方。針灸止頭痛效果極好,如可刺合谷、曲池,或者配合刺絡放血法,效果極為明顯。 

 

鼻竅內的血管內通腦血管,是腦血管連通於體表的最為浮淺的部位。因此,這個部位也是緩解腦血管壓力的關鍵部位。對於急性中風、眼內暴痛、腦內壓迅速升高的患者,最簡單有效的方法莫過於趕緊刺破鼻腔內的血管,以便使腦內血管的壓力鬆解開。古人常用蘆葦尖,或者竹籤作為工具,現在一般可以用三寸的長針灸針,伸到鼻腔的最內面輕輕刺幾下,再一低頭,血就流出來了。試想,如果氣血烘烘奔騰於上,則可能導致腦血腦破裂。但在腦血管破裂出血之前,趕緊把鼻腔內的血管刺破出血,這樣就把氣血上衝的壓力給緩解了,從而預防了中風的發生,並可減輕中風後遺症。所以,千萬別小看這一方法,古人的學問很大,不能不佩服。 

 

而那些高血壓引起的中風是有原因的,或者是腦內血管已經硬化,或者是血壓暴高引起的,其本質大多是由於長期服用寒涼傷陽藥物,使腎陽虧於下,而相火灼於上。所以健康人如果大怒氣血衝上,一般是不會中風的。只有三陰體質的人才會中風,這種體質如果平時即鼻竅陰濁蒙閉,陽氣不溫,經過正確的治療後,陰濁被化掉了,陽氣上溢,修復病灶,則可能會把瘀滯的血絡通開,表現為鼻出血。因此,鼻出血是鼻竅通暢的表現。千萬不可見鼻出血而大用清熱涼血藥物。 

 

臨床上治療垂危的病人時,需要回陽開竅,如果昏迷的病人服中藥後未見症狀恢復,卻出現了鼻出血。此是大大的好現象,是陽氣把頭竅溫通開了,濁陰隨血而化去,緊接著病人必然會很快甦醒。 

 

對於服中藥後突然鼻出血的病人,如果初期血色暗黑,或有血塊,一般不需要止血,可繼續服原來的方子,以幫助排邪。如果血出較多,而且血色轉為鮮紅,則需要配合止血藥。我一般在原來的方子上加三七、山茱萸、煅龍骨、煅牡蠣諸藥,以活血止血。 

 

再有秋天氣候乾燥,鼻腔也乾燥,往往會出現鼻血。這是燥熱傷絡的表現,又與以上所論不同。此時當用清燥救肺湯以治其燥之本,兼以涼血止血諸方配合。 

 

總之,遇到病情變化時,醫生一定要有定見。平時要有紮實的中醫理論基礎,此時見症而分析,必然會有正確的見解。總之,醫生要治病,就要辨證分析病人的陽氣與陰邪的狀態,知道六經的層次,這樣才會見症而不迷惑。 

 

當病情開始變化時,可能會變好,也可能會變壞。至於是症狀加重,還是排邪反應,這時就要求醫生必需仔細地分析陽氣的功效,瞭解機體陽氣充足後是如何抗邪的,病邪可能會從哪個途徑排出,可能會出現哪些反應等等。中醫治病就如打仗一樣,也需要“知已知彼,百戰不殆”。 

 

如果排邪反應過大,病人往往不喜歡。但也有個別病人因久苦於病痛,出現強烈的反應時自認為是“痛並快樂著”,以病將痊癒的美好前景來自我安慰。如果才能又治病,又減少排邪反應呢?有沒有配合的治療手段呢?我認為,可以配合針灸。特別是病人出現明顯的排邪反應時,既要繼續治病,又因反應太大而難以忍受,這時完全可以用針灸來幫助消除這些不適反應。因為針灸有調和陰陽、調節氣血平衡、疏通經絡的作用,這些作用正好可以消除排邪反應。臨床上我用針灸與中藥配合治療一些大病重病,恢復的過程十分順利,病人也樂於堅持治療。至於是用針還是用灸,取什麼穴位,這些都要根據各個病人的病情變化以及排邪反應的不同而調整,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。總之,提供這樣一個信息,希望可以幫助病人認定醫理,快樂地堅持治療。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艾草美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